诏安是世界长寿乡、中国长寿之乡。2014年被中国老年学学会认证为“中国长寿之乡”,2019年被联合国老龄所认证为“世界长寿乡”,是全国第九个、福建第一个世界长寿乡。全县百岁老人(含99周岁)115人,90周岁及以上老人2518人,每十万人中有17名百岁老人。
诏安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唐代兴起后传承至今。全县有国家级美协会员24人、书协会员28人,省级美协会员109人、书协会员128人。民间书画习作、鉴赏、收藏活跃,现有画廊140多家,专门经营文房四宝、书画裱褙等店铺100多家,书画从业人员3000多人。
诏安是中国青梅之乡。2001年被原国家林业总局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现有青梅种植面积13.3万亩,年产鲜果10.5万吨以上。青梅加工企业141家,规模以上青梅加工企业2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10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以上,已研发出梅丹、梅精、梅饼、青梅酒等7大系列、近300多个品种,是全国最大的青梅生产、加工基地。
诏安是中国八仙茶之乡。2021年被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授予“中国八仙茶之乡”称号。诏安八仙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新选育的国家级乌龙茶良种,全县八仙茶种植面积4.43万亩,年产值12.8亿元。全县拥有八仙茶初制厂350多家,其中较具规模的加工企业有80多家,有40多个八仙茶生产专业村。
诏安是中国生态牡蛎之乡。2020年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认证为“中国生态牡蛎之乡”。诏安牡蛎品质优良,具有饱满鲜嫩、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硒含量高等特点。全县牡蛎养殖面积4.5万亩,年产量约30.5万吨,周边县每年从诏安上岸牡蛎约28万吨。牡蛎加工链条完善,从事牡蛎加工的企业118家,精深加工企业6家。
诏安是中国天然氧吧。2020年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诏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降水量1519.6毫米,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月份长达10个月,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年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1,负氧离子月平均浓度达每立方厘米5022个。
诏安是中国海峡硒都。2013年被中国营养学学会授予“中国海峡硒都”称号。全县富硒土地面积76.2万亩,主要分布于红星乡、太平镇东部、官陂镇东南部、金星乡北部等地区,占县域面积的39.27%。诏安富硒资源以有机硒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可通过动植物吸收转化到农产品中。目前,已初步打造出富硒鸡蛋、大米、水果、蔬菜、中药材、海产品等八大类、二十余种富硒产品。
诏安是原中央苏区县、重点老区县。2009年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曾是闽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和中共闽粤边工委、饶和埔诏县革命委员会所在地,是省重点老区县。其中,乌山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机关等革命遗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诏安是福建著名的侨乡和重要台胞祖籍地。旅居海外的诏籍华侨、华人有22万人,诏籍台胞及后裔有37个姓氏100多万宗亲。
近年来,诏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题,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山海兴县、文旅名县、富美新城”,积极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加快建设新兴工贸港口城市,迈出了晋位争先坚实步伐。202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05亿元,增长5.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12.35亿元,增长4.7%;规模工业总产值480.05亿元,增长6.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72亿元,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77.20亿元,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8.3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82亿元,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82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7元,增长8.6%。